焦點
-
微星顯示卡免費升級四年保固,送修期間提供代用顯卡售後服務升級真貼心!
顯示卡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除了說要有高階軍規用料,高效能的靜音散熱器,強化的超頻能力,最重要的,不外乎,就是售後服務的保固期限。一般來說,以NVIDIA品牌廠顯示卡,或AMD品牌廠顯示卡,清一色都是提供三年保固。一開始,在顯示卡市場,引爆保固大戰的,則是ELSA,提出了六年保固,結果六年保固還沒到,這家顯示卡品牌廠就倒閉了,成為了歷史。後來,EVGA提出了五年保固,接著,華碩則提出了四年保固。 最新,微星加強了售後服務,新品皆四年保,先是GeForce GTX 100系列,再來是Radeon RX 400系列,也都提供免費升級四年保固!接著,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新款顯示卡,全面都提供四年保固。 更重要的,不管是NVIDIA創始版(公版卡),或NVIDIA自製卡,AMD公版卡,或AMD自製卡,全面免費升級四年保固。 微星科技最新活動,MSI主機板顯示卡加倍服務加倍安心,部分主機板免費升級五年保固,部分顯示卡免費升級四年保固!值得注意的,這次微星售後服務再升級,包含了主機板與顯示卡,都提供了加倍服務。保固期間之內,不僅免費到府收送維修品,而且提供了全家代收服務。 值得注意的,第一波升級四年保固顯示卡,升級保固活動至2016/12/31止。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6/12/31 活動內容:活動期間內,購買微星顯示卡指定機種(請參考以下列表),於購買後1個月內至微星官網完成註冊,即可獲得免費升級四年保固 》GeForce GTX 1080 30th Anniversary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s Edition 》GeForce GTX 1080 AERO 8G 》GeForce GTX 1080 AERO 8G OC 》GeForce GTX 1080 ARMOR 8G 》GeForce GTX 1080 ARMOR 8G OC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Z 8G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 》GeForce GTX 1080 SEA HAWK 》GeForce GTX 1070 Founders Edition 》GeForce GTX 1070 AERO 8G 》GeForce GTX 1070 AERO 8G OC 》GeForce GTX 1070 ARMOR 8G 》GeForce GTX 1070 ARMOR 8G OC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8G 》GeForce GTX 1070 GAMING X 8G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 》GeForce GTX 1060 6GT OC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3G 》GeForce GTX 1060 ARMOR 6G OC 》GeForce GTX 1060 ARMOR 6G OCV1 》GeForce GTX 1060 ARMOR 3G OCV1 》GeForce GTX 1060 3G OCV1 》GeForce GTX 1060 3GT OC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 》GeForce GTX 1050 Ti 4G OC 》GeForce GTX 1050 GAMING X 2G 》Radeon RX 480 GAMING X 8G 》Radeon RX 480 GAMING X 4G 》Radeon RX 480 ARMOR 8G OC 》Radeon RX 480 ARMOR 4G OC 》Radeon RX 480 8G 》Radeon RX 470 GAMING X 8G 》Radeon RX 470 GAMING X 4G 》Radeon RX 470 ARMOR 8G OC 》Radeon RX 470 ARMOR 4G 》Radeon RX 470 ARMOR 4G OC 》Radeon RX 460 2G OC 原先,實施這種尊榮貼心服務,故障送修期間,定期保養期間,提供代用產品使用的,只有高階的進口汽車品牌,才能有這樣的白金級、鈦金級禮遇。現在,這樣的故障送修期間,提供代用產品,也出現在顯示卡上面。微星率先引進代用顯卡的售後服務,第1年顯示卡送修,免費提供代用顯示卡使用。這樣的售後服務再升級,在顯示卡業界,也是一大創舉。 微星在顯示卡市場上面的努力,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不僅玩家圈獲得好評,擁有不錯的口碑,持續不斷的努力,除了所謂的公版卡,原廠電路板卡的強化散熱器版本,還有客製化電路板卡與強化散熱器版本,甚至是限量版本的的特製卡,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顯示卡專家。這次提出了免費到府收送維修品與全家代收服務,以及送修期間的免費提供代用顯示卡,與免費升級4年保固。微星對於顯示卡的用心,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體貼玩家。可以說,顯示卡的好壞,不能光看效能,也不能只看散熱器的好壞,售後服務是關鍵。 MSI認真經營品牌,值得肯定!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邁向家用10GbE網路,洋垃圾Intel 10GbE網路卡X540T1玩家實戰!
前陣子特別訂購的QNAP 10GbE網卡也到貨了,站長心裡想:「還差兩項周邊,就可以實現家用10GbE網路了呀~~!!!」。這一切要回溯到三年前了。 站長三年前重新建置家裡的網路基礎環境,是以一台HP 1810-24G(J9803A)擔任主要的L2 Switch,這台支援802.2ad(Link aggregation),站長還特別準備了4個GbE Port分別給NAS以及PC使用,讓NAS可同時連接兩條Cat6網路線,站長用的電腦也特別加裝了Intel 雙Port網卡,並同樣連接兩條Cat6網路線。雖然在PC、NAS、Switch上都啟動了Link aggregation,但效果卻不理想,站長的電腦仍舊只能跑到1Gbps,無法更快。然後時間匆匆三年過去了。 這段期間內10G L2 Switch價格也開始下降,偏偏家裡的電器櫃尺寸無法擺下19吋機架長度的10G Switch,所以站長一直觀察專做SME網通設備的大廠,希望他們有將10G Switch縮小化的商品計畫,但等了三年仍沒消息。反而是最近才赫然發現CISCO竟然有推出體積較小的10G Switch(不是掛Linksys牌子),隸屬「3560-CX」系列,但整個系列只有最高階的「C3560CX-8XPD-S」才擁有兩個10G/5G/2.5G NBASE-T(RJ45) Port與兩個10G SFP+ Port。由於找遍了坊間就只有這款10G Switch體積夠小,而且還是無風扇設計,同時支援六個PoE GbE Port,的確滿適合家庭使用,所以站長就下單訂購了一台正港的CISCO Catalyst C3560CX-8XPD-S ,在等待交期的一個月內便陸續添購了NAS與電腦使用的10G網卡。 站長買了一張QNAP推出的NAS專用10G網卡(LAN-10G1T-D)。 這張LAN-10G1T-D網卡採用了以色列公司(Tehuti)的TN4010控制器,以及Marvell公司的88X3110-BPB2 PHY transceiver,所以網卡上最大顆的反而不是控制器,而是PHY transceiver。這次安裝的QNAP 10G網卡需要使用PCIe 2.0×4運作,而家裡使用的QNAP TS-563也正好在網卡相容清單上。站長將10G網卡安裝妥當後,重新開機系統便順利偵測到10G網卡。由於NAS有好一陣子沒更新韌體了,系統便提醒站長有新版的韌體。站長就把TS-563升級到4.2.2 build 20160901,沒想到這是錯誤的開始。 以TS-563為例,當使用RAID-5時,安裝五顆硬碟只需扣掉一顆硬碟的空間,所以還有四顆硬碟空間可使用,像站長使用了Seagate的6TB NAS硬碟,就可以有6TBx4=24TB的空間。如果使用RAID-6,雖然可承受兩顆硬碟同時故障,但相對的可用硬碟數也只剩下三顆,也就是6TBx3=18TB。站長當時想不會運氣那麼差吧,連續遇上兩顆硬碟故障,但「莫非定律」總是在我們措手不及時發生的,在重建半小時之後,站長收到了TS-563寄來的新的告警信,通知第四槽(Tray-4)的硬碟無法存取… 所以當站長看到NAS的RAID-5在一瞬間,資料就灰飛煙滅時,百感交集呀。站長的朋友曾提過,他覺得導入了RAID之後,資料毀損的機率其實變高了。站長當下的感想是,如果是RAID-5時,還真的是高了點(苦笑)。站長幾年前曾用過一款QNAP的SS-453 Pro,是少數僅支援2.5吋硬碟的4槽機種。有一陣子SS-453 Pro經常回報某一槽的硬碟找不到,當時陸續換了好幾顆2.5吋硬碟,但每顆換下來的硬碟,拿到別的電腦去檢查卻又一切正常。一直到QNAP釋出新版韌體後,才結束這場誤判的鬧劇。站長回憶起這案例,覺得硬碟本身故障的可行性不大,說不定又是NAS本身的問題。 即使同時掛掉了兩顆硬碟,但當下站長也無法肯定是TS-563的問題。站長隔日買了兩顆全新的Seagate 6TB NAS硬碟,重新建立新的RAID-5環境。果不其然,在建立RAID-5時,第五槽、第四槽又陸續傳出硬碟找不到的問題,此時站長只好直接電洽QNAP的客服專線了。 原本站長還以為送到台北市的某個維修據點就好,後來才知道必須送到「基隆市七堵區工建北路22號4樓」,當下聽到時還真的頗傻眼。本來站長還想親送的,看到地址遠在七堵只好乖乖通知黑貓快遞到府取貨。此外,NAS還不能直接寄回去呢,必須先填寫一張障礙報修單給客服中心,他們收到後會再提供維修單號(RMA/DOA NO.)。寄送時必須要附上維修單號才會受理。好在站長當天休假,有空跟QNAP耗下去,不然在一般上班時間,光要讓客服人員遠端登入電腦來診斷NAS就辦不到了。 站長後來也查了一下另一間大廠Synology的報修情況,Synology在臺北也沒有維修站可以讓客戶直接抱NAS去送修。這兩間大廠的作法都比較像商用設備的維修方式,使用者(企業客戶)可透過經銷商或是SI(系統整合商)報修,經銷商或是SI從客戶那邊將NAS攜回後,先進行初步的診斷,如果還是無法解決,就代替使用者跟原廠客服中心溝通,必要時將NAS寄還回去。 客服人員說TS-563送修時,硬碟不用附上,站長就只將NAS空機寄回,當然已先將10G網卡取下。TS-563寄回去檢測期間,站長開始找尋接替的機種。因為當時不知道QNAP會何時才將NAS修好寄回來,同時站長也對TS-563採用的AMD平台SATA穩定性打了個問號。在使用TS-563之前,先後採用了TS-509 Pro、TS-459 ProII與TS-470 Pro,這三台Intel平台的NAS在服役期間都沒發生過硬碟連續故障的問題。新的NAS必須要具備一項功能才行,就是能夠安裝QNAP的10G網卡。找來找去,QNAP在五槽機種上沒有Intel平台的機種,六槽的機種會配置雙風扇,站長擔心噪音的問題,因此先考慮四槽機種。站長同時也參考Synology的NAS機種,發現他們的NAS不太能自行安裝10G網卡,不然就是只有高階機種有內建SFP+光纖接頭,只好作罷。 QNAP的維修速度非常快,不到一個禮拜就將TS-563寄回來,維修單上註明了有更換第四槽、五槽的零件,所以這次的RAID-5全毀事件真的是硬體造成的。但在安裝10G網卡前、升級韌體前,TS-563都正常運作了好一陣子,為何升版韌體就觸發了硬體障礙呢?或許是巧合,但原因已不可考了。 TVS-471原本安裝四顆6TB的Seagate NAS HDD,當時剛好PChome有一波Seagate 8TB NAS HDD特價,站長為了提高NAS容量,就一口氣將TVS-471升級成四顆8TB硬碟,沒想到這卻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這項歷史教訓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淡忘了,站長在TVS-471上原本安裝了四顆Seagate 6TB NAS硬碟,看到8TB NAS硬碟在特價,就一口氣買了四顆。QNAP的NAS在硬碟擴充容量這方面做得不錯,站長陸續以擴容方式將四顆8TB NAS硬碟換上。但這時候卻發現一個問題。怎麼TVS-471的運轉聲音比之前更大聲?那陣子遇上秋老虎,氣溫升高不少,站長以為是風扇轉速過高造成的,在系統調整了好一陣子,發現其實音量不是來自於風扇,而是硬碟…。 但剩下的兩顆8TB 7200RPM硬碟還是會產生惱人的馬達轉速噪音,為避免錢花太兇,站長只好將原本的Seagate 6TB NAS硬碟再換上去。由於QNAP的硬碟擴容或是重建無法接受比8TB更小容量的6TB硬碟,考量第二組RAID-1還沒裝資料,乾脆整個打掉重組RAID-1了。重新整理後的TVS-471等於有兩組不同轉速的RAID-1。即使是5400轉硬碟,傳輸速度仍舊比1Gbps要快,所以這並不影響站長朝10G網路的方向前進。重點是,整個NAS運作音量幾乎無聲了,站長非常滿意,就看未來WD的紅標5400轉硬碟何時再推出更大容量。 這次更換硬碟的經驗,讓站長對「最強的規格,不見得是最適合的」感慨良多。畢竟NAS硬碟轉速越高,速度越快,的確是許多使用者所盼望的,只是如果把使用情境列入考量時,高轉速帶來的噪音問題就不得不妥協了。如果網友部署NAS的地點在機房或是遠離辦公區域、客廳、書房等處,在預算足夠的狀況下,不妨使用高轉速的NAS級甚至企業型硬碟。其實高轉速並非原罪,Seagate的7200rpm 6TB NAS硬碟就滿安靜的,希望未來Seagate或是WD在推出高容量、高轉速硬碟時,也能控制馬達音量。 「請幫我將預設的登入密碼改掉」「幫我設Jumbo Frame為9014」,同事設定完後便問「那有要設VLAN嗎?」「要開哪些L3功能嗎?」呃…不用了,「因為我只是在家裡拿來當L2 Switch用而已!」同事想笑又憋住的表情頗有趣……||| 下圖是使用了三年勞苦功高的HP 1810-24G L2 Switch管理介面特寫,從畫面中可以看到,亮起綠色的網路埠代表正在運作中。為何要特別放這張圖呢?因為CISCO的L3 Switch沒有這種精美WebGUI呀~~~~! C3560CX-8XPD-S雖然是企業用的L3 Switch,但其造型設計的確滿討喜的,長度也比一般的24埠Switch要短一些,但從機體上的密集散熱孔設計,不難想見這是為了配合「無風扇」設計。 當家裡或公司需要採用10G連接的主機數量不多,而且同時有相關周邊需要透過網路線供電時(例如ThinAP、IPCam等),C3560CX-8XPD-S就滿適合的。所以網友如果也想建構10G網路,站長會建議優先考慮國產或是Netgear的10G Switch,一來是價格會比C3560CX-8XPD-S便宜,而且至少有10個以上的10G埠,並提供WebGUI方便設定。畢竟C3560CX-8XPD-S只有四個10G埠(兩個RJ45 + 兩個SFP+),10G埠數量並不足。 只是站長家裡的狀況比較特殊,只有一台電腦以及一台NAS需要用到10G速度,然後電器櫃無法塞入標準19吋機箱尺寸的設備,同時還希望能夠直接從Switch供電給裝在天花板的ThinAP,由於擺在客廳,最好是無風扇設計。綜合上述需求,CISCO的C3560CX-8XPD-S完美地符合需求,站長也只好被迫去扛了這台L3 Switch回家使用了XDDD。 坊間不乏10G的桌上型網路卡,站長家中即使布建了Cat6以上的網路線,也會擔心如果因為線材問題,導致網卡跟Switch無法順利溝通,最後降速成1Gbps來跑,豈不是徒勞無功。所以站長看到這張支援2.5Gbps與5Gbps網卡時,認為運氣再差至少也有機會能夠以2.5Gbps速度運作才對,這時候才去調查坊間有支援NBASE-T的Switch,最後終於找到CISCO的C3560CX-8XPD-S。所以這次的10G網路升級都是從這張網卡為起點的。 既然業界已經有了10G規格,為何還要「降速」推出5G與2.5G規格呢?主要的原因跟無線網路速度急速發展有關。WiFi聯盟已推出了802.11ac Wave2規格,透過MU-MIMO 4×4天線,可讓無線傳輸理論速度達到2.6Gbps。但考量不同的產品區隔,如果是Wave2 3×3 MU-MIMO天線產品,搭配2.5Gbps網路埠就已經能夠符合需求,更高階的Wave2 4×4 MU-MIMO天線產品才有需要搭配5Gbps網路埠。如果要發揮10Gbps的速度,最好採用Cat6A線材,但考量實體網路線不容易抽換(牽涉辦公室佈線或家裡的裝潢),因此802.11ac WAVE2的新一代無線網路設備為了既有線材的相容性,便需要2.5Gbps或是5Gbps此類介於1Gbps與10Gbps的速率。其實另一方面,除非NAS採用SSD,不然以目前的7200RPM硬碟,即使是高速RAID-0組態,5Gbps的網路速度仍可符合需求,更何況正常狀態下,NAS不太會採用RAID-0的組態。 [後記]感謝網友非常熱心地提出說明,家中電腦開機時網路較慢連網的問題,可能肇因於C3560CX-8XPD-S預設開啟的Spanning-Tree機制還在偵測需要50秒,如果將此項這功能設定成PortFast應該就不需要等待。站長後來請同事設定為PortFast模式,果然連網問題迎刃而解,再次感謝網友的大力協助! 站長剛好這陣子正在試用Fortinet的FortiGate 90E防火牆(採用FortiOS 5.4版),就拿來進行交叉比對,果然開機時NBASE-T網卡乙太網路的狀況是正常的,相關軟體均可自動登入。至於ThinAP失聯的問題,之前曾聽學長提過,但沒想到還是得將ThinAP接在TZ500防火牆的特定網路埠上。站長只好先繼續使用PoE Injector供電器。先前已請同事測試過Fortinet FortiAP-221C(ThinAP),即使透過L2 Switch,仍可被FortiGate防火牆納管。 所以綜上所述,看來只要換掉防火牆跟ThinAP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將來可以將ThinAP直接連到C3560CX-8XPD-S的網路埠上,省下PoE Injector所佔的空間。但考量預算與需求,站長並不打算採用FortiGate 90E,會改用FortiGate 60E,FG-60E是最新發表的低階防火牆,採用了ARM架構的ASIC處理器,即使面對64byte小封包也能夠維持高速連網速度。FG-90E則使用Intel x86處理器,雖然在小封包處理上較不具優勢,但處理UTM等第七層功能時,效能遠勝FG-60E。站長家裡的網路速度是HiNet光世代500M/250M,如果要UTM功能開啟時仍可達到500M,這也不是FG-90E所能負擔的了。所以站長就把第七層的防禦交給了個人電腦上的資安軟體( SOPHOS Central EndPoint Advanced),至少家裡的電腦都是Core i7等級的。其實坊間很多數萬元的中低階UTM、防火牆僅使用到Celeron等級處理器,當然專業的UTM、防火牆有其必要性,企業不可能完全只靠個人電腦端這一層資安防護,但對於一般個人家庭來說,佈署一台低階的企業級防火牆,同時擔任Wireless Controller,並在不同房間部署ThinAP,是不錯的投資。不過擔心機體過熱當機,將來想升級新一代的WiFi規格也只需要更換ThinAP即可。 下單後一週內就收到這張不到台幣三千元的Intel 10G網卡,裝上系統後,透過Windows Update更新成最新版的驅動程式(2016/08/30 4.0.215.012版),運作一切正常。看來對岸可能是有人在倒貨吧,不然即使到美國Amazon買原廠盒裝的,也要208美金。站長收到的是散裝版,但有附矮檔板以及Inetl驅動程式光碟片。 如果兩組RAID-1同時傳輸檔案呢?站長的桌上型電腦有搭載USB 3.1 Gen2(10Gbps)連接埠,站長便準備了一個M.2 RAID-0外接盒(CyberSLIM M2R,內置兩片SATA3的256GB M.2 SSD,下一篇ThinkPad 13會介紹到),從NAS的兩個RAID-1同時下載16GB的檔案。如下圖所示,下載過程中經常突破3Gbps,有時候甚至可以達到4Gbps以上。因此以家用環境而言,IEEE 802.3bz定義的5Gbps速率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需求,無論是未來的高速4×4 MU-MIMO WiFi或是NAS檔案傳輸。 今年IEEE 802.3bz規格剛通過,未來一年可支援2.5G/5G的網路控制晶片以及PHY transceiver也會陸續問世,如果不急著升級到1G以上速率的網友不妨再觀望一下,看支援IEEE 802.3bz(2.5G/5G)的Switch或是網卡是否有新品推出。如果網友不想等待,那10G乙太網路的設備都已經成熟了,只要Switch擺放位置沒有限制,坊間已經有許多10埠以上的Switch可供選擇。連原本昂貴的10G網卡,現在也有機會以破盤價購得。 網路卡品牌:英特爾 Intel 網路卡全名:Intel Ethernet Converged Network Adapter X540-T2 網路卡縮寫:Intel X540-T2 網路卡規格:10GbE(電口) 網路卡速度:100 /1G /10G 網路卡接頭:RJ-45 網路卡埠數:2-Port 網路卡包裝:原廠盒裝 Intel建議售價:美金508~513元(折合台幣15,925~16,082元) Intel台灣代理商(捷元)建議售價:28,200元 台北光華商場報價: 巴德商務網報價:21,500元 中國淘寶網報價:人民幣489元(折合台幣2,339元) 兩者價差:21,500 元 - 2,339 元 = 19,161 元 經過了三年,終於10G網路宿願得償,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也破費不少,但至少最後終於能清楚,甚麼是適合自己需求的配置與設定(無論是NAS、Switch或是網卡)。業界未來也會開始推廣IEEE 802.3bz(2.5G/5G)的解決方案,網友就不用像站長一樣,為了找適合的Switch最後竟然得買台CISCO L3 Switch回家了(笑)。 ※PCDIY!玩家世界,是玩家專屬的部落格,裡面有各行各業的科技迷,一起分享數位生活的大小事!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
華碩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顯示卡售後服務大戰再起!
號外:「華碩顯示卡,免費升級 5年保固!」 顯示卡市場真的很競爭,前幾天微星才提出:「 」結果,就在微星發表售後服務升級的隔天,競爭對手馬上反擊。華碩則提出「華碩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雙方在顯示卡台灣市場,火拼的味道相當濃厚! 由於華碩顯示卡種類甚多,除了橫跨NVIDIA與AMD兩大陣營,上市初期的公版卡,以及低階顯示卡之外,高階的版本,則有散熱器比較強的ROG或STRIX-Gaming系列顯示卡,華碩則引進了 ,這項製程的優勢,則是引進100%的全自動化製程,降低了人工插件的生產誤差的狀況,此外了降低高溫焊接次數,這對於顯示卡穩定性有很大的助益,並且強化了元件的超頻性能,也由於大量採用了SMT製程,品質控制更加先進,在整理製程改良之下,元件及電路板整體創新,元件定位更加精準,電路板平滑不會刺手,讓玩家可以組裝更順利。 華碩這次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是有產品條件限制,必須是高階的ROG或STRIX-Gaming系列顯示卡! 顯示卡市場競爭一向激烈,之前保固期最長的,則是則是ELSA,提出了六年保固。後來,EVGA提出了五年保固,接著,華碩則提出了四年保固。前幾天,微星提出了免費升級四年保固。最新,華碩則提出了免費升級五年保固。 事實上,現在顯示卡的原廠,上游的NVIDIA與AMD,提供的是三年保固。也因此,下游的品牌顯示卡,提供的也是三年保固。至於,現在的品牌顯示卡,四年保固、五年保固是怎麼來的呢?這則是一場線上登錄的保固延長,等於是一場顯示卡保固期大戰的開打! 活動時間:2016/06/01~2016/09/30 活動內容:活動期間內,購買華碩顯示卡指定機種,於購買後1個月內至活動網站完成線上登錄,即可升級五年保固服務 ROG或STRIX-Gaming系列顯示卡 華碩顯示卡,原先是提供線上登錄,免費升級顯示卡四年保固(加一年保固)。現在最新的保固期升級活動,則變成限時線上登錄,免費升級顯示卡五年保固(加兩年保固)。 看到這邊,玩家可要特別注意,可得要符合原廠的顯示卡免費升級五年保固的條件。而且,線上登錄之後,記得打電話到華碩客服專線,去確認保固期限是否延長,是否已經完成了五年保固的申請。更重要的,保固期限,是以發票或購買憑證或保固貼紙為起始日,也因此,發票千萬不要丟掉喔! 顯示卡保固期,到底有多重要?事實上,很多玩家,會挑選華碩顯示卡,看重的就是提供了四年保固。當然,也有不少玩家,會挑選EVGA顯示卡,看重的就是提供了五年保固。現在,微星提供了免費升級四年保固,華碩則提供了免費升級五年保固。這對於只有三年保固的技嘉來說,壓力當然也不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品牌顯示卡,都只有提供三年保固。顯示卡保固大戰開打,你怎麼選呢?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Jabra Halo Free藍牙無線耳機速寫開箱,講電話、聽音樂更無拘束
這款藍牙無線耳機是Jabra推出的Halo Free,採用頸掛、入耳式設計,支援藍牙4.1技術,最遠使用距離約10公尺,可以搭配手機、平板、電腦,用來聆聽音樂或是接聽電話。這款耳機搭載8mm動態揚聲器,重量僅17g,整體體積除了耳塞外,只有另外約58cm的耳機線,非常小巧與輕便;耳機線上還有支援線控操作的實體按鈕與麥克風,使用調整夾就可以將耳機線整理收好與固定。 Jabra Halo Free耳機線上具備線控實體按鈕,除了有能調整音量或切換上下首歌曲的音量調整鈕、還有可播放/暫停音樂,或接聽/掛斷電話的多功能按鈕、以及支援快速啟動Siri、Google Now、CORTANA功能的語音按鈕。內建鋰電池約可使用5小時,待機則最長14天,沒電時透過右邊耳塞的micro USB孔就可以充電,約2小時可充飽。 這款藍牙無線手機,最特別之處就是還支援了手機APP。搭配Jabra Assist手機App (需同時安裝Jabra Service APP),可以了解耳機剩餘電量,與查詢電池電量歷史資訊。另外,APP還提供了Find my Jabra功能讓玩家可以尋找耳機位置,也能設定語音播放簡訊、行事曆、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的訊息,第一時間就可以收到最新通知。 Jabra Halo Free藍牙無線這款耳機除了提供平常使用,另外還具備IP54防潑水與防塵等級,所以也可以用於運動使用,但為了避免耳機脫落,建議搭配附贈的耳翼、耳勾,讓耳機可以更穩固配戴於耳朵上。如果想要更強的運動功能,Jabra也有推出最新款,達到IP55防水、防塵標準的Jabra Sport Pulse與Jabra Sport Coach特別版耳機。 #廠商資訊 代理商名稱:先創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www.esentra.com.tw 代理商電話:02-8792-8855 市場售價:2,290元
-
無線VR來臨》MSI VR ONE電競背包全球開賣,TPCAST VIVE無線升級套件正式推出!
2016年為虛擬實境(VR)元年,在高階VR市場中,有Oculus與HTC依序在市場推出Oculus Rift與HTC Vive,連接到高效能的PC硬體配備。而在遊戲機市場中,Sony也於近期推出PlayStation VR (PS VR),連接到PS4主機上,讓客廳搖身一變成為VR Playground。讓玩家置身於虛擬世界裡,感受VR遊戲裡栩栩如生、沉浸式的互動新體驗。 然而,這些VR設備,由於必須即時傳送高解析度的畫面,因此目前的作法都必須連接一條線至主機,這樣玩起來遊戲總是綁手綁腳的… 而一些VR網咖/網吧在規劃VR玩樂空間時,也必須得解決「線」的棘手問題,同時兼顧最安全的使用環境,才能順利營業。 好險不少廠商推出了各式產品解決方案,來解決VR頭盔的「線」制,並於2016年的Computex搶先發表,例如,以及微星(MSI)展示的VR背包,都是現場矚目的焦點。 隨後在10月上旬,,是一款專為VR所設計的一體式背包電腦(Backpack PC),讓玩家直接將可玩VR等級的電腦揹在後背上,並縮短VR頭盔的連線距離,讓玩家完全不受到「線」制,等於是VR頭盔與背包PC整合為一體,讓玩家可以恣意的走著玩VR遊戲,從此不用再怕被線絆倒!保護自身的安全。 至於ZOTAC,也於11月上旬正式發表一體式VR背包,叫做VR GO,搭載最新的GeForce GTX 1070 (MXM模組)、i7處理器、兩組DDR4 SO-DIMM、M.2 SSD,並具備USB 3.0、HDMI埠以提供VR頭盔連接使用,並採用一組可拆卸式電池來供電,實際續航力尚未得知,售價尚未公佈。實際產品預計將於2017年CES正式亮相! 相較於ZOTAC的VR GO還要等2017年,,低配版(型號為6RD-007US)的售價為 1,999 美元,預計11月30日開始發貨。至於高配版(型號為6RD-006US)的售價為2,299美元,可以隨時發貨。 MSI VR ONE低配版(6RE-007US)的規格: ● Intel Core i7-6820HK ● 16GB (2x8GB) DDR4 RAM ● NVIDIA GeForce GTX 1060 GPU w/ 6GB GDDR5 ● 256GB PCIe SSD ● Windows 10 Pro MSI VR ONE高配版(6RE-006US)的規格: ● Intel Core i7-6820HK ● 16GB (2x8GB) DDR4 RAM ● NVIDIA GeForce GTX 1070 GPU w/ 8GB GDDR5 ● 512GB PCIe SSD ● Windows 10 Pro 雖然HTC自家推出的VIVE產品,自定是使用有線的解決方案,為了加速VR的普及,HTC挹注1億美元推出的「全球VR加速器」計畫,該計畫是建立一個培育VR虛擬實境產業的多元生態系統,讓所有對VR擁有專注與熱情的創客能在知識、資金、技術資源優渥的環境下突破茁壯,成為世界級的團隊。 在第三方廠商紛紛推出無線VR的解決方案之下,HTC自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推出各式解決方案。在HTC輔導的Vive X合作夥伴中,有一個叫做的團隊,推出一項「剪刀計畫」,就是要剪掉VR頭顯的“小辮子”,並成為Vive X加速器培育團隊之一。 TPCAST是一家無線商務螢幕投放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其自然也為HTC Vive開發出無線投放的解決方案,而且可說是後發先至,所推出的TPCAST VIVE無線升級套件(Tether-less VR Upgrade Kit)搶鮮版,選擇於 TPCAST VIVE無線升級套件的內容,涵蓋了: ● 電腦發射端(TX)1個 ● 頭顯接收端(RX)1個 ● 電源盒(Power Box)1個 ● 專用資料線、HDMI高清資料線、電源盒攜帶配件、說明書、三包卡等 以無線傳輸?那不是很Lag啊?!這得歸功於TPCAST自家推出的TPM101無線顯示晶片模組,具備自己的核心技術,其無線投放的技術,可支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電等螢幕顯示,透過其TPCAST無線通訊協定,來傳輸至各種螢幕,解析度可高達1080p@60Hz,延遲率低到60ns。 TPCAST支援的設備包括:手機擴展顯示TransPad螢幕8到10英寸、手機擴展顯示投屏設備、車載螢幕 8到10英寸、筆記型終端擴展螢幕11.6~15英寸、電腦顯示器螢幕22~32英寸、各類電視/投影機40~180英寸,以及「VR頭盔設備的高解析度、低延時的無線顯示及回控」。 根據TPCAST的官方描述:「VR的顯示原理並不複雜,簡單地說,即將電腦的畫面傳送到VR頭顯中,和普通的傳送不同的是,玩家晃動頭部,頭顯的移動資料需要回傳到電腦,電腦根據運算,渲染出新的畫面,然後再傳輸到頭顯。這一來一回的過程,勢必會有時間損耗,公認的VR延時資料為19ms,超過這個數值,人會明顯感覺到不適。傳送科技的無線傳輸,則可以把延時控制在19ms之內。」 在技術方面,一般使用的WIFI是2.4GHz,手機信號大概是5GHz,載波頻率越高,傳輸的資料就越多。2.4GHz的傳輸能力是150Mbit/s,5GHz就是350Mbit/s。TPCAST使用了獨有專利,使傳輸能力達到3.5G bit/s。在VR領域中,1秒中需要傳送6G的資料,現在的情況已經和VR傳送數量處在一個數量級了。 也就是說TPCAST的技術,運用到HTC VIVE上,也是可以的。搭配既有的電腦,透過其TX的傳輸,傳送至VR頭盔上的RX裝置,RX裝置與VR頭盔需要的用電,則是透過其Power Box來達成,電池續航力可以更長,根據TPCAST官方表示大約在2~5小時,比VR背包更長。 至於TPCAST的流暢度方面,根據得知,TPCAST的VIVE 無線升級套件,18分鐘就賣完。該公司其還邀請到前NBA籃球巨星Kobe Bryant當第一個消費者來玩無線版的VR體驗,其表示,跟有線的使用體驗沒有什麼不同。看來,這種無線VR解決方案,是可以讓消費者接受的! 就因為原先有線VR的玩樂方式,其連接線必須從頭盔上面理線到頭盔後面,然後以垂吊於地的方式,來連接到PC端,看起來就像綁辮子那樣的“挫”,因此像是MSI的VR ONE或是ZOTAC的VR GO的解決方案,就是要幫VR玩家剪掉那條長髮落地的長辮子,留下小小的辮子連接在背包上,以至於不會被線絆倒。 然而為了更輕便,沒必要為了無線而要背上整台電腦。因此像是TPCAST推出的無線VR套件,就是透過PC來傳送訊號至VR頭盔的接收端,徹底剪掉辮子,留下清爽的頭部與背部,還給玩家真正的自由身! 如果說「2016年是VR元年」,那麼「2017年將是無線VR元年」。看來,未來新進入的VR頭盔廠商,必須得同時提供無線VR解決方案,才能在市場上生存。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2) (3) (4)
-
MSI Interceptor DS300電競滑鼠實測開箱,8200DPI玩家級電競滑鼠!
玩遊戲的話,打怪練功衝裝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重要的,就是要挑隻好一點的電競滑鼠。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則是由微星所推出的MSI Interceptor DS300電競滑鼠。 MSI近年來在電競筆電市場獲得不少佳績,其電競周邊產品也相繼推出。以其Interceptor (攔截者)系列滑鼠為例,就是主打電競專用。MSI Interceptor DS300電競滑鼠,採用自家電競紅為主色,搭配Logo燈與DPI切換燈自定的紅色呼吸燈設計,再加上左側DPI指示燈都也是紅色,讓火紅的速度感徹底散發。 採用原相科技的ADNS-9800雷射感應器、支援高達8200 DPI的解析度,滑鼠中鈕下方的DPI鍵可快速切換靈敏度。左側的DPI檔位燈也會跟著變換。滑鼠左右側都配有防滑材質,激烈移動時也不會鬆脫。搭配滑鼠底部的4片鐵氟龍材質腳墊,可以精準的移動與定位,讓人物指派或目標瞄準都不再移過頭,可以輕鬆完成任務。 DS300底部有個砝碼匣,並已放置3 x 4.5g的砝碼,讓玩家可根據自己的手感來放入或取出砝碼。在按鍵設計方面,DS300提供6組可定義之按鈕,搭配其專屬軟體,即可來定義巨集鈕或各種熱鍵,以便在遊戲裡輸入複雜的按鈕組合,贏得勝利的先機。 從微星官網下載DS300驅動程式,安裝後即可自動執行。滑鼠設定介面支援繁體中文,提供4組設定檔,可設定高達8組自定義按鈕,並提供DPI設定(共四段,從100~8200 DPI,以50為增量,並可個別設定XY軸的DPI靈敏度)、USB回報率(125/250/500/1000Hz)、滑鼠速度、雙擊速度,而且抬升高度、滾輪速度也可以設定。 至於巨集鍵設定,則可錄製指令,以便定義於滑鼠按鈕上。燈光則可設定LOGO與DPI燈的開關,並可設定LOGO燈的顏色(全彩)與燈光效果(恆亮、呼吸慢/中/快),一旦設定後就寫到滑鼠內部記憶體,下次開機時免軟體即維持先前設定。 微星Interceptor DS300,以左右防滑設計,大拇指有休息區,搭配8200 DPI靈敏度的雷射感應器,以及DPI硬體切換鈕,與DPI檔位指示燈,再加上大拇指有兩組自定鈕,可以快速依照各種遊戲的需求來設定快速鈕,讓玩家能快速按出需要的功能。再加上有砝碼配重系統,讓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手感來做調配。至於燈效方面與設定檔,都可以透過其軟體工具來做設定與調整,且會寫入滑鼠的內部記憶體,一次設定後就好,因此拿到別的地方使用即可馬上上手,不用重新開機或安裝軟體重新設定,對電競玩家來說,可說是非常方便的設計。 整體而言,這款是8200DPI玩家級電競滑鼠,還是遊戲玩家必備聖物!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電競椅】: →更多的【PCDIY!直播】: →更多的【PCDIY!電腦周邊】: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實測開箱,MLC SSD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最近,固態硬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原本各家品牌固態硬碟業者,大家只是在拼速度,比說誰才是真正的最強,但2.5吋SATA 6Gb/s機種,畢竟存在速度的極限,已經無法再更快了。更強的企業級固態硬碟,才有的斷電保護功能,雖然下放消費級固態硬碟市場,原本立意良好,但成本實在太高,玩家級市場最後也跑不動。後來,戰火延伸到保固戰,先是消費級固態硬碟3年保固,玩家級、企業級固態硬碟5年保固,最終爆衝到10年保固。然而,隨著Flash廠產能更改,TLC Flash以成大宗,導致TLC SSD成為新主流,這樣的狀況,也讓MLC SSD越來越夯,由於物以稀為貴,價格不跌反升。這次,我們就來瞧瞧「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 」的實測開箱吧! 值得注意的是,要拼價格,首先就要看成本,固態硬碟的關鍵零組件,主要有快閃記憶體,以及控制器。其中,攸關價格最重要的,MLC Flash快閃記憶體,以目前的製程、良率來說,已經下殺到了一個極限值,除非用等級比較差的版本,否則價格下不來,等於是,MLC SSD的價格,已經瀕臨最低點。Flash廠產能更改,導致MLC Flash快閃記憶體產能減少,嚴重吃緊,全面切入更便宜的TLC Flash快閃記憶體,導致TLC SSD的時代來臨。 再來,原本主流的美系控制器,由於價格較高,加上不支援TLC Flash,導致各大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全面切入台系控制器,這也引發了新一波的固態硬碟世界大戰。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 ,則就是採用了台系群聯電子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搭配MLC Flash快閃記憶體,是顆真正的MLC SSD,不僅擁有優異的效能,價格上也很犀利。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算是繼HyperX、HyperX 3K與HyperX FURY系列之後,金士頓HyperX玩家級系列固態硬碟的最新力作,為比較耐寫的MLC SSD。金士頓在固態硬碟市場,投注了相當多的資源,總共銷售有消費者、商務型、企業,與系統製造商產品線,這次要介紹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則是隸屬於消費者系列,屬於目前2.5吋標準型固態硬碟,裡面現階段的最高檔機種。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正式發表出貨,開始是在2015年04月份左右,這款固態硬碟,可以說,已經通過了全球玩家的考驗,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聽過有什麼災情,算是顆經過市場嚴格的考驗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業者:金士頓 Kingston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HyperX Savage 固態硬碟類型:M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 固態硬碟容量:120GB,240GB,480GB,960GB 固態硬碟控制器:Phison PS3110-S10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Kingston MLC Flash客製版(應為TOSHIBA 20nm M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年保固 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 不可壓縮: 12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350MB/Sec 24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 48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 960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 120GB→ TBW:113TB,DWPD:0.89。 240GB→ TBW:306TB,DWPD:1.19 480GB→ TBW:416TB,DWPD:0.81 960GB→ TBW:681TB,DWPD:0.66。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與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同時間還有上市的,還有Kingston SSDNow V310系列,兩者新款固態硬碟,都是用了台系群聯電子的控制器,唯一不同的是,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用的是比較高檔的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Kingston SSDNow V310系列,用的則是比較低檔的PHISON PS3108-S8控制器,而上一代的Kingston HyperX FURY系列,與Kingston SSDNow V300系列,用的則是LSI客製化的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控制器打上了Kingston字樣。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SandForce被LSI併購之後,接著,LSI又被Avago併購,後來,Seagate又併購了LSI旗下的快閃記憶體事業,最後,Seagate一方面不肯降價賣晶片,二方面新的控制器晶片又難產,加上市場傳聞Seagate將棄守固態硬碟控制器市場,導致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紛紛捨棄了SandForce固態硬碟機方案,改採了價格更實惠,效能與穩定度也有一定水準,C/P值更高的台系解決方案。金士頓的新一代固態硬碟,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與Kingston SSDNow V310系列,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在最重要的主控方面,捨棄了美系SandForce系列控制器,改用了台系PHISON系列控制器,HyperX Savage SSD的話,使用的是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這顆台系控制器,為2014年開發出來的SATA 6Gb/s控制器,由時間算起來,可是經過了2年的淬鍊,穩定度與可靠度,都已經通過了市場的考驗,最重要的韌體部分,也已經發展非常成熟。 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採用了ARM四核心,速度更快,快取記憶體支援DDR3與DDR3L,最大容量到2TB,也支援TLC Flash,並升級到120bit/2KB ECC,就連快取記憶體也提昇支援2Gb、4Gb與8Gb,介面也升級到支援SATA 3.2,讀寫速度可達:550MB/Sec,寫入速度可達:530MB/Sec。 這次拿到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採用Kingston客製化MLC Flash,上面共有8顆16GB容量的Kingston FT64G08UCT1-AE快閃記憶體,為標準型MLC SSD。上回測試的 ,則是使用了TOSHIBA MLC Flash,上面共有8顆128GB容量的TOSHIBA TH58TFT0DFKBA8J快閃記憶體。 由此可見,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在快閃記憶體的使用上,至少有兩種不同的組合。至於,金士頓官方網站,也沒有把快閃記憶體的規格說死,只有提出了3年產品保固與免費技術支援。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它的讀寫效能算是非常優異。從金士頓官方產品規格文件,可以看到基準效能,分為可壓縮資料傳輸,以及不可壓縮資料傳輸,從來沒看過一家品牌固態硬碟業者,如此的老實,不是只列出用ATTO Benchmark所測試出來的可壓縮資料傳輸,這是比較好看的數據,金士頓把用什麼測試軟體得到的數據,一五一十直接告訴消費者,這點真的要給予很高的肯定。 120GB版本,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360MB/Sec,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350MB/Sec。240GB、480GB、960版本,可壓縮資料傳輸,都是讀取速度:560MB/Sec,寫入速度:530MB/Sec。240GB,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10MB/Sec。480GB,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500MB/Sec。960GB,不可壓縮資料傳輸,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90MB/Sec。整體來說,讀寫速度表現優異。 消費級固態硬碟,目前雖然都是以3年保為主,金士頓的消費者產品線固態硬碟,也是如此。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120GB~960GB版本,都是3年產品保固與免費技術支援。值得注意的地方,新款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居然比舊款Kingston HyperX FURY SSD,耐用度相較於前一代沒那麼好,推測應該是台系控制器,能力並沒有那麼強,加上新製程的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也沒有以前舊製程的快閃記憶體那麼長。 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它一樣分成僅固態硬碟包裝與升級套裝組合。僅固態硬碟包裝,12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120G, 24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240G,48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480G,960GB版本型號為:SHSS37A/960G,裡有只有「2.5" 固態硬碟、3.5" 托架和固定螺絲、硬碟複製軟體下載序號與7mm-9.5mm 轉接架」。 升級套裝組合,12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120G,24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240G,48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480G,960GB版本型號為:SHSS3B7A/960G,,立面則有「2.5" 固態硬碟、2.5" USB 3.0 外殼、3.5" 托架和固定螺絲、SATA 資料線、硬碟複製軟體下載序號、多功能螺絲起子與7mm-9.5mm 轉接架」。 我們這次拿到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為完整配件的「升級套裝組合」,其型號為SHSS3B7A/120G,裡面的固態硬碟型號為SHSS37A/120G,Windows 7 SP1 x64格式化後容量為111.79GB(112GB),市場上目前買到的韌體版本為SAFM00.r,根據金士頓官方網站,最新的下載級驅動程式,顯示「沒有適用於此產品的下載或驅動程式」,目前並沒有新的韌體。 這邊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與SSD-Z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KINGSTON SHSS37A120G 120.0 GB。韌體版本為SAFM00.r,傳輸模式SATA/600,緩衝區大小為6076 KB,有支援TRIM,不過,並沒有顯示支援DevSleep,也沒有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SAFM00.r,偵測出來的平均速度為953MB/s。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格式化後的空間為111.79GB。 在SSD-Z的檢測裡,顯示可使用容量為111.79GB,預留空間為1.5MB。 這邊使用7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與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2.8MB/Sec,寫入速度:362.7MB/Sec。在0Fill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2.9MB/Sec,寫入速度:363.2MB/Sec。整體來說,以128GB SSD來看,讀寫速度非常快。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351.3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308.8MB/Sec。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表現還算亮眼。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4345.62,效能表現得到的分數真的很高。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00.69MB/Sec,寫入速度:338.26MB/Sec,總分達到了1153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還算平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59.984MB/Sec,寫入速度:363.149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2.168MB/Sec,寫入速度為362.138MB/Sec。 現在,要買SSD的話,市場主流已經轉到了TLC SSD,比較耐寫的MLC SSD已經很少。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的話,是目前市場上,少數還有量供貨的MLC SSD,算是不錯的選擇,台北光華商場,市場行情的話,120GB報價:1,499元,240GB報價:2,880元,480GB報價:4,789元。 這次,PCDIY!實測開箱了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 120GB之後,讓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台系控制器群聯電子已經獲得了金士頓的肯定,尤其是這款採用PHISON PS3110-S10控制器的Kingston HyperX Savage SSD系列,自從2015年04月份出貨之後,不少玩家買回去用,反應都還不錯,至今沒有出什麼大問題。當然,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自然就有妖獸級的身價,比起一些入門款來說,價格還是偏高,不過,相對的,可以得到更優異的效能,爽度也更高。 整體來說,這是MLC SSD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網站: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跨平台新病毒傳染途徑更廣泛,使用PC-cillin 2017雲端版來全面防範!
網路的普及,造就了當今資訊更加暢通,各種資訊、購物、商業應用,都可以透過電腦、平板、手機來達成。然而在如此方便的網路生活下,伴隨而來的隱憂也非常多。像是「電腦病毒」,就是高科技犯罪中最令人頭痛的一種,縱使系統安全性再怎麼堅牢,但百密總有一疏忽。只要被駭客發現系統一有漏洞,再怎麼強韌的外牆都有可能攻破。縱使資安專家耳提面命地告知大家們記得做更新、做備份、不要亂點連接、安裝可靠的防毒軟體…等等,但事實上,中招的事件仍舊是天天在上演!導致個人或企業的數位資產受到嚴重的侵害或損失! 一般人對電腦病毒的傳統印象,大多還停留在「Windows」PC才會中毒,但這個觀念真的落伍了,不少資安公司早在1980年代,就發現了Mac病毒(有害軟體),就連Linux在1990年代也出現過有害軟體。只是當時數量少,遠不及DOS/Windows平台的三天一小毒、五天一大毒那樣頻繁。當時的防毒軟體大多針對DOS/Windows平台來設計,後續的改版做到可以透過網路來更新病毒資料庫,以防範新式病毒的推出。 如今網路時代發達,病毒已不限於作業系統平台、處理器架構、裝置種類、傳染的媒介、感染的形式,只要該裝置有Connectivity (與外界溝通)的能力,就可能有機會中毒!因此,任何你的終端裝置只要能連網,就有可能中毒。因此,像是Android平台其實病毒也不少、甚至Jailbreak(越獄)的iOS裝置也有機會染毒的。 有鑑於此,新一代的作業系統平台,通常會有較好的安全性,廠商會時常推出系統更新包,來補足系統的大大小小漏洞,以提升平台的整體安全性。同時也與資安專家合作,來針對日後發現的重大漏洞做補破網。例如日前蘋果聘雇了一位寫出世界第一隻會感染Mac「韌體」病毒的高手,來強化其系統安全性。 然而,病毒(或有害軟體)可是無孔不入的,會一直找機會入侵您的電腦系統,因此早期透過Email、感染硬碟/隨身碟/行動硬碟/無線硬碟等電腦儲存裝置,或網路檔案下毒的方式,已經慢慢演變成用「假的」方式,來引誘一些不知情、較無資訊安全概念的人,去點選到假連結、假冒官方檔案或假憑證、假廣告…等等,甚至還用「詐騙」訊息,跳出一個訊息說,你電腦已中毒,趕快打螢幕上的電話找技術人員諮詢,以賺取服務費的方式,來讓人上鉤。所以,只要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 近年來,隨著資安觀念的提升,使用者已被教育成不要亂點來歷不明的連結、不要下載或使用非官方網站的程式、不要亂點廣告…等等。然而病毒除了攻擊個人的終端裝置之外,現在駭客們也往各種網路、社群或雲端服務來著手,透過駭入像是Yahoo、Dropbox、Myspace等大型網站,以取得廣大的會員資料,以取的您的個資。這樣一來,由於有不少人都是使用「懶人密碼法」(就是每個網站的帳號密碼都設定一樣,比較好記),因此只要駭客獲取到你的隨便一個網路帳號,就等於你所有的網路帳號都門戶大開。 此外,像是Dropbox雲端硬碟這種服務,也有可能因為帳密被駭客取得後,駭客就可以偷偷在你的檔案下毒,讓你下載回去時,直接感染到你的電腦!因此,不得不謹慎啊! 隨著電腦效能越來越快,使用「暴力破解」(Brutal Force)的方式來破解密碼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因此太簡單的密碼,很容易就被破解程式試出來,因此當今有不少網站服務,或是硬體產品,在設定密碼時,都會要求使用者設定複雜一點,甚至有些網站還提供二階段認證(亦即登入之後,系統還會發一組驗證碼的簡訊到你手機,或是要參考手機App的隨機驗證碼,輸入正確後才可以登入),以減少帳號被破解、盜登的機會。 然而只是使用者端做到是不夠的,廠商端所推出的各式3C周邊產品,只要需要帳號密碼來登入的,其自定admin(管理者)帳號或密碼,就不該是一樣的,甚至空白的。像前幾年就有發生過多家路由器(Router)產品被染毒的事件,也就是該路由器的出廠預設密碼都是一樣的(例如admin / admin),這樣一來駭客只要鎖定特定廠商的某些型號路由器,就可以突破系統防線,將病毒「灌入」該裝置,讓該裝置成為殭屍網路的「節點」,賦予駭客隨時可控制你家裡的網路,並在適時發動攻擊。 大家都知道買房時,要換掉門鎖,當然買3C產品也要記得改掉預設密碼。不過很多使用者總是會忽略到這點,忘了各種上網設備使用的安全性,也就是首次設定使用3C產品時,為了貪圖方便而沒有更改密碼,就直接使用預設的帳密來登入,又或者該型號的韌體已被原廠或資安專家通報有系統安全漏洞的時候,而未即時更新韌體。而這類設備中毒時的狀況通常很難預測到,因此當使用者發現到設備有狀況時,通常都是該裝置發作之後,或被駭客拿來發動攻擊之後的事情了。 此外,像是網路儲存裝置(如NAS)也有可能因為存在系統安全漏洞,而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例如某勒索病毒,就有駭客將之修改成會針對某廠商的NAS產品來進行檔案綁架,讓您存放於NAS裡面的檔案全部被加密,要解藥可以,請付高額贖金才行!還好該公司趕緊推出新版韌體來補足該漏洞,解決掉可能被染毒的問題。 因此,在使用網路儲存裝置時,因為你的重要資料都存放在此,因此建議一定要做好帳號分級,不要一個帳號就可以存取整台NAS的資料,都可以全部讀寫。更不要沒事就將NAS的資料夾對應成Windows的網路磁碟機 (例如 Z:\ 對應到NAS硬碟的 PHOTO目錄),這樣可以避免要是不小心電腦中勒索病毒時,殃及到NAS裡面的寶貴資料。 隨著病毒或有害軟體,在3C產品中流竄,駭客破解各式公用雲端服務來取得您的個資,不過,現在連IoT(物聯網)產品,也有機會染毒。 以最近的例子,就是在2016年10月21日,美國Dyn(網路效能管理公司)公司的DNS服務遭到大規模的DDoS(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導致不少美國各大網站的流量提升,許多人無法順利上網。 這個號稱史上最巨大的DDoS攻擊,後來發現大約有10%的攻擊來源,是來自某家大陸生產的DVR/NVR、IP Camera等監視器/網路攝影機產品,這些產品因為被植入Mirai Malware而成為殭屍網路,使其產品成為本次DDoS攻擊的幫凶之一。資安專家表示,這些IoT裝置由於採用預設的帳號與密碼,而且還可以透過telnet方式登入,因此才會染上Mirai Malware。 Mirai Malware是針對IoT裝置所設計的是一種有害軟體,其透過IoT裝置的漏洞,將程式碼植入,讓受感染的裝置成為Botnet(殭屍網路)的一員,然後就等著駭客下達攻擊指令,成為殭屍網路攻擊的傀儡。因此,建議大家在使用各式IoT裝置時,記得一定要先更改密碼,同時注意最新韌體的發布並即時更新,以完整防範各式Malware的入侵! 有鑑於新型態的病毒,傳染途徑更加廣泛,已經跳脫PC平台,往Mac、iOS、Android等平台蔓延,對您的電腦系統做擾亂、偷取您的個資、吃掉您的頻寬、成為駭客攻擊的傀儡、綁架您的檔案以索取高額贖金…等等,因此,資安防護的觀念與層級也比較跟著提升才行,以避免受到新式病毒的侵擾。 趨勢科技推出的PC-cillin 2017,以主動方式來防範勒索病毒的侵害,同時具備跨平台防護特性,可支援Windows與Mac作業系統,還能針對儲存在免費雲端空間的雲端檔案進行掃描防護,亦可以幫NAS或各式外接式儲存裝置進行全面掃毒,以避免使用者因下載了有毒的雲端檔案,造成電腦、平板、手機、網路儲存裝置中毒。此外,再搭配安裝「行動防護」App於Android和iOS裝置上,即可達到全面安全防護的目的,值得推薦給大家使用。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世界】: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專欄】: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AMD Radeon Pro WX 7100、5100、4100全新上市,工作站繪圖卡全面來襲
自AMD揭櫫Polaris(北極星)架構GPU、並於Computex 2016正式發表Radeon RX 480顯示卡之後,便獲得全世界玩家的關注。在陸續推出Radeon RX 480、470、460的消費性繪圖卡之後,AMD其實對於專業繪圖領域也非常積極,首先在7月底率先公佈,預告下世代的工作站繪圖卡家族的名稱與主打市場方向。 不過,在2016/10/27時Apple所發表的,這些以「超低功耗」為主的筆電專用繪圖卡。那麼就開始有專業人士向AMD敲碗,那桌上型的專業繪圖卡呢?也會有嗎? 大人您看,這不就來了嗎?AMD聽到各位專業繪圖人員的心聲了,終於2016年11月7日推出全新一代、基於Polaris架構的桌上型專業繪圖卡系列,正式名稱為「Radeon Pro WX」家族,共分成WX 7100、WX 5100、WX 4100三種等級。以下就來看看這三款專業級顯示卡的功能與效能吧! 因應全世界有超過1千萬個專業繪圖美工人員、美術設計師、遊戲設計師、室內設計師,他們經常使用的創造力軟體,包含Solidworks、Catia、CREO、AutoDesk、Avid、Adobe等廠商所提供的專業繪圖軟體,以及像是Unreal Engine、Frostbite 3、Unity、CryEngine、AutoDesk StingRay…等繪圖引擎等等,來為客戶或消費市場創立出最專業的3D模型或3D遊戲場景,從無到設計發想,直到成品推出,他們是夢想的實踐者,更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幕後推手。 如今VR世代的來臨,包含VR平台、VR頭盔設計、適地性VR、VR網咖等需求的興起,將促使整個產業生態圈再次延伸,擴及到遊戲、娛樂、教育、醫學、設計、視覺、新聞等領域。 而由於要實踐這些夢想,不僅要有好的點子與創作力之外,好的繪圖工作站更是必要的生產力設備,因此一張好的專業繪圖顯示卡,除了提供基本專業繪圖所需要的高精細度需求之外,也要能快速上色、著色,畢竟時間就是成本,能在最快時間內繪製出完美的作品,完成每位創作家的要求。 此外,在遊戲工業方面,專業繪圖卡更是必備的,提供遊戲設計師各種人物、場景的描繪,在遊戲引擎的建模等等,更能快速將虛擬世界呈現出來。尤其在VR(虛擬實境)世代,更需要有快速的專業繪圖卡,來創造更真實的VR繪圖環境,因此,好的專業繪圖卡,必須滿足這些夢想實踐家的需求,讓他們的作品能夠長成真。 AMD這次推出的Radeon Pro WX家族,便是基於最新Polaris架構,提供超強的效能與性能,並專為繪圖工作站所設計,尤其還提供3年基本保固,加上7年延伸保固的售後服務,搭配每季都會推出驅動程式更新,讓客戶能買得安心,用得安心。以下就是這次新品發表會的現場直擊。 在售價方面,AMD推出的三款全新工作站繪圖卡:Radeon Pro WX 7100、5100、4100,依序是799、499、399美元,並提供3年的保固、搭配企業級的驅動程式,提供專業繪圖工作者、創作者最佳的繪圖工作需求。這些顯示卡於2016年11月正式上市,值得最近想要升級的用戶來考慮進場購買。 桌上型電腦有顯示卡,那麼筆電呢?因為市面上不少廠商推出行動工作站,也就是配置專業繪圖卡的筆電,這些筆電是否有機會搭載Radeon Pro WX呢?答案是有的!AMD會推出Mobile Version的Radeon Pro WX 7100和WX 5100,提供給OEM客戶導入筆電產品中,相信不久之後,就會上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
GIGABYTE BRIX s GB-BSi7HT-6500實測開箱,Skylake迷你電腦中的優質精品!
現在買電腦,也講求輕薄短小,除了傳統的品牌型桌機、筆電,可以選擇自行組裝桌機,除此之外,還有介於品牌桌機與自行組裝桌機中間的選擇,那就是準系統。準系統,出自品牌電腦業者之手,差別在於,留下處理器、記憶體模組與硬碟,主要硬體零組件具備彈性調整,可供用戶自行選購安裝,提供了更多的配備改裝可能。後來,Intel提出NUC,進一步將迷你電腦小型化。NUC的話,英文名字是Next unit Computing,中文名字則叫小巧電腦。這次,就讓我們來看看新一代迷你電腦,瞧瞧全新版本,技嘉推出,首台具備Thunderbolt 3.0的GIGABYTE BRIX s GB-BSi7HT-6500。 技嘉在NUC戰線,發展了四個BRIX產品線,不但橫跨了Intel與AMD平台,也提供了單核心、雙核心與四核心處理器版本,最強的還內建獨立顯示卡。除了BRIX標準版、BRIX s加強版、BRIX Gaming遊戲版、BRIX Pro專業版與BRIX Projector投影機版。BRIX標準版與BRIX s加強版,主要的差異,在於2.5吋硬碟機的支援,這跟Intel NUC的完整版與輕薄版相同,兩個版本的銷售,完整版可以安裝2.5吋硬碟,輕薄版則必須使用mSATA SSD或M.2 SSD。BRIX Gaming遊戲版,最高階擁有Core i7-4710HQ四核心處理器,提供了NVIDIA GeForce GTX 760與AMD Radeon R9 M275X的獨立顯示卡支援。BRIX Pro專業版,提供真正四核心處理器,包括了Core i5-4570R/5575R、Core i7-4770R/5775R,可以說技嘉的NUC產品線非常完整。 最新,技嘉推出了具備獨立顯卡的強化版迷你電腦,訴求針對電競市場,搭載了NVIDIA GeForce GTX 950繪圖晶片,GIGABYTE BRIX Gaming UHD迷你電競桌機正式報到!目前共推出兩個型號,分別為GB-BNi7HG4-950與GB-BNi5HG4-950。兩者的差別,在於搭載處理器不同,GB-BNi7HG4-950搭載Intel Core i7-6700HQ,GB-BNi5HG4-950搭載Intel Core i5-6300HQ。 技嘉採用第6代Intel Core處理器的BRIX迷你電腦,天胡NUC,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第一代,主要用的是DDR3L-1600/1866/2133雙記憶體通道。第二代,主要用的是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並全面引進USB 3.1。Thunderbolt 3.0機種,僅提供1組USB 3.1 Type-C埠,並具備HDMI 2.0輸出。其他機種,則提供1組USB 3.1 Type-C埠與1組USB 3.1 Type-A埠。 (01)【GB-BSi3-6100(輕薄版)/GB-BSi3H-6100(完整版)】: →Core i3-6100U處理器(2.3GHz),DDR3L-1600/1866/2133雙記憶體通道,HDMI 1.4a (02)【GB-BSi5-6200(輕薄版)/GB-BSi5H-6200(完整版)】: →Core i5-6200U處理器(2.3GHz/2.8GHz),DDR3L-1600/1866/2133雙記憶體通道,HDMI 1.4a (03)【GB-BSi7-6500(輕薄版)/GB-BSi7H-6500(完整版)】: →Core i7-6500U處理器(2.5GHz/3.1GHz),DDR3L-1600/1866/2133雙記憶體通道,HDMI 1.4a (01)【GB-BSi3A-6100(單Lan輕薄版)/GB-BSi3HA-6100(單Lan完整版)/GB-BSi3HAL-6100(雙Lan完整版)】: →Core i3-6100U處理器(2.3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1組USB 3.1 Type-A埠(ASMedia),HDMI 1.4a (02)【GB-BSi5A-6200(單Lan輕薄版)/GB-BSi5HA-6200(單Lan完整版)/GB-BSi5HAL-6200(雙Lan完整版)】: →Core i5-6200U處理器(2.3GHz/2.8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1組USB 3.1 Type-A埠(ASMedia),HDMI 1.4a (03)【GB-BSi5A-6300(單Lan輕薄版)/GB-BSi5HA-6300(單Lan完整版)】: →Core i5-6300U處理器(2.4GHz/3.0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1組USB 3.1 Type-A埠(ASMedia),HDMI 1.4a (04)【GB-BSi7HA-6500(單Lan輕薄版)/GB-BSi7HAL-6500(雙Lan完整版)】: →Core i7-6500U處理器(2.5GHz/3.1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1組USB 3.1 Type-A埠(ASMedia),HDMI 1.4a (05)【GB-BSi7HA-6600(雙Lan完整版)】: →Core i7-6600U處理器(2.6GHz/3.4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1組USB 3.1 Type-A埠(ASMedia),HDMI 1.4a (06)【GB-BSi5T-6200(輕薄版)/GB-BSi5HT-6200(完整版)】: →Core i5-6200U處理器(2.3GHz/2.8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Intel),HDMI 2.0 (07)【GB-BSi7T-6500(輕薄版)/GB-BSi7HT-6500(完整版)】: →Core i7-6500U處理器(2.5GHz/3.1GHz),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1組USB 3.1 Type-C埠(Intel),HDMI 2.0 ※備註: (1)無線網路模組:採用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5(2.4GHz+5GHz頻段802.11abgn+ac與2.4GHz頻段Bluetooth 4.2) (2)輕薄版,只能安裝1組M.2 SSD - 2280,完整版,可以安裝1組M.2 SSD - 2280與1組標準2.5吋7mm/9mm厚度硬碟 這次,我們拿到的,是屬於技嘉高階版本的GIGABYTE BRIX s GB-BSi7HT-6500迷你電腦。本身為Ultra Compact PC,技嘉叫做超微型電腦,或叫超微型台式計算機。簡單來說,就是Intel所講的NUC。採用Core i7-6500U處理器(2.5GHz/3.1GHz),為雙核心架構處理器,標準時脈:2.5GHz,單核心TurboBoost:可到3.1GHz,雙核心TurboBoost:可到3.0GHz,內建4MB L3快取記憶體,內顯繪圖晶片:HD 520,TDP電源設計功耗:15W。這是一顆BGA1356版本處理器,焊在主機板上面,無法做更換。這顆處理器的內顯,可以支援H.264(MPEG-4 AVC)與H.265(HEVC)的4K影片硬體解碼,3840x2160@60Hz硬解播放4K影片沒有問題。而且,這台迷你電腦,有使用HDMI 2.0晶片,HDMI可以直接輸出3840x2160Hz,DisplayPort也能輸出3840x2160Hz。 這部迷你電腦,是很高級的機種。記憶體部分,支援DDR4-2133雙記憶體通道,可安裝DDR4-2133 16GB單條記憶體模組,最大記憶體容量為32GB。前置面有2個USB 3.0 Type-A埠,後製面板有1個USB 3.1 Type-C埠,側邊面板有2個USB 3.0 Type-A埠與1個SD讀卡機。網路功能的話,本身有1個RJ-45的10/100/1000Mbps有線網路埠,使用Intel i210V網路晶片,還內建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5無線網路卡,提供AC1200傳輸能力,802.11ac模式下面,傳輸速率可達867Mbps。硬碟的話,除了支援1組2.5吋9.5mm高SSD/HDD,也有一組M.2 2280插槽,可對應SATA 6Gb/s電路。 這一款,最大的特色,是提供1組Thunderbolt 3.0埠,為USB 3.1 Type-C與Thunderbolt 3.0共用設計,可以連接進行40Gb/s傳輸速率。不過,也因為Thunderbolt 3.0把PCIe 3.0 x4電路用光的關係,M.2插槽僅提供SATA 6Gb/s電路。主機板尺寸:105 x 110 mm,機身尺寸:46.8 mm x 112.6 mm x 119.4 mm,體積:0.60L。機身附贈一個VESA臂掛架,可以對應74 x 75 mm與100 x 100 mm壁掛。 這邊,使用了2條Crucial DDR4-2133 16GB x2=32GB記憶體,搭配Intel SSD 535 240GB M.2 2280固態硬碟機,安裝Windows 10 Pro中文版x64作業系統。 記憶體:Crucial DDR4-2133 16GB x2=32GB 硬碟機:Intel SSD 535 240GB M.2 2280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中文版x64作業系統 GIGABYTE BRIX s GB-BSi7HT-6500迷你電腦,台北光華商場正在販售中,不過,都為空機銷售。原價屋報價:19,490元,ATUTOBUY歆宇報價:19,490元。價格上比較昂貴,這是因為Core i7-6500U處理器,屬於高階款式,本身單價比較高,也造成了主機價格,較為不善解人意。但別忘了,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本來就沒好貨的道理。 隨著Thunderbolt 3.0應用逐漸成熟,透過40Gb/s高速傳輸,安裝外接顯示卡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這台GIGABYTE BRIX s GB-BSi7HT-6500迷你電腦,則也可以透過Thunderbolt 3.0,來安裝強大獨立顯示卡。 現在,Thunderbolt 3.0外接顯示卡,則已經能驅動NVIDIA與AMD最新顯示卡。GeForce GTX 1080、TITAN X與Radeon RX 480都能對應,夠厲害了吧!有錢就是任性,只要銀彈夠多,沒有什麼不可能! 這次,實測開箱了GIGABYTE BRIX s GB-BSi7HT-6500迷你電腦,發現它不只是體積嬌小,質感不錯,很適合放在家中客廳,可以當做HTPC,或者作為辦公室會議室電腦主機。當然,也適合一般家庭使用,辦公室工作機電腦。實機測試發現,工作穩定度高,運作非常安靜,並沒有吵雜的風扇噪音,處理器運算性能還不錯。不過,若是用來玩重度遊戲的話,可能就無法達成要求。而且,該有的功能都有,新型USB 3.1 Type-C,以及高速Thunderbolt 3.0,AC1200無線網路。 整體來說,這是Skylake迷你電腦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